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董希源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清新峻朗,高古闳深----观董希源山水画

2008-06-11 17:14:31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孙克
A-A+

  来自福建的青年中国画家董希源,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画以空前的机遇繁荣发展中,涌现的许多富于才华、扎实努力从而绽露头角的青年才俊中的绞绞者。

  董希源是福建诏安县人,诏安虽是闽南小县,却是文化积淀深厚的诗文书画之乡,明清以来名家迭出,近代如沈柔坚、沈耀初都是蜚声画坛的杰出人物,至今县里诗社组织唱酬相应,画院人才济济。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董希源耳濡目染并有机会随名画家沈锡纯、沈冰山习画,打下很好基础为迈入中国画大门的重要一步。20岁到上海学美术,受到美术基本专业训练,在中国画方面得以师从钱行健、乐震文二位,其间又蒙谢稚柳、钱君匋大师赏识指点,心胸视野大开。这对于他无疑是极难得的机会,可贵的是董希源能力戒浮嚣进而潜心临习前辈大师之作,花鸟画他从陈子奋双勾白描起手,广泛学习于非闇、张书旂以及明清诸大家,山水画则广泛临摹古代宋元诸家,从范宽到龚贤,结合写生经验,深化对传统技法程式和笔墨情韵的认识与理解。从80年代中期董希源在上海、福州举办个人画展开始,不断地推出新作,他的作品也陆续走出国门传播到欧美日本等地。做为一个有才华的青年画家生逢盛世,得以早露锋芒,固然与本人的天纵才情至关重要,但中国画是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要求画家具备多方修养和深厚功力的艺术,没有十载苦修的积学是达不到予期目标的。所以当我审视他多年来积累的山水、花鸟作品时,不禁为他的勤奋刻苦深深感动。

  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它的文化基础深厚而久远,由于其独特的品格和精神,一如枝叶繁茂的参天巨树屹立于世界东方,越来越得到世人的了解和敬重。做为文化体系一部分的中国画数千年发展脉络清晰,文脉从未断绝,这是足以令我们自豪的。众所周知,文人画艺术传统在20世纪初开始遇到挑战,一方面是中西文化的深刻碰撞,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随着强势的政治、经济涌入中国,西方古典写实油画及其他画种开始传播,当时欧美开始流行的现代绘画流派亦很快流入中国,对古老的中国画形成压力,另方面当时国内激进的文化青年,追求进步与革命也对古老的艺术不满,“改造中国画”的呼声此伏彼起。传统中国画正是在内外重压下坚持,适应并进步着。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中国画好像得到新的动力,恢复了活力,在极短的时间内中国画园地已是一片勃勃生机,尽管在80年代里有人提出“中国画已是穷途末日”,在西方有些人喊“绘画已经死亡”。这些预言都未在中国实现。这不是说他们的咒语不灵,而是中国画这片园地面积太大,植株的根系太深、土壤阳光水份加上太多的人的欣赏关爱使它自成强大的生态体系,标示着它不但有过光辉的过去,有繁荣的现在还将有更伟大的未来。尤其令我们充满信心的是,在当代中国画界涌现的青年画家群体和个人,充满才华和创造力者不乏其人,如本文所写的青年画家董希源即是其中佼佼者。

  董希源作为传统发展型的中国画家,不仅属于入道早成熟早的青年画家,更可贵的是多年来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努力攀登,不断从生活自然中撷取灵感并努力积累素材,不满足既有声名成绩而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前所述他不仅师从有自且广泛临习古人,不仅在形而下的技艺层面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内涵上广征博取日积月累而逐渐深厚,从精能博艺的能品之格向着笔精墨妙形神兼备的妙品高度提升。经过20余年刻苦磨砺,通过借鉴临习古人,熟练地掌握传统技法规律符号语言,同时不断亲近自然,观察写生,印证和领会前人技法境界的合理性与深刻性,不断的将绘画实践从形而下的“技”的层面提高到“艺”的层面,渐而臻于形而上的“道”的高度。在这方面董希源先是克服了文人山水画只求空灵意趣而流于荒疏空寂不重表现的缺憾,而努力于技法的充实完备,在布置丘壑,纵深处理树石屋宇溪瀑流泉及云烟雾霭,酝酿意境氛围等方面可谓苦心经营,匠意深远,形成自己面貌。他的画空濛辽阔、高竣严整,具有清新、冷峻、端庄、明朗的风格。当然,在诸多作品中,有些属清新、疏朗型,如画《翠谷生烟》和《四景图》等都令人感到温润爽朗之意。而其他如《云满空谷》《日出》等,则气势森然,深沉峻茂,具有博大雄峻洪荒万古的气概。

  2001年董希源倾力创作了《黄山图》巨制,标志着他在山水画创作又达到一新高度,此作高近3公尺,宽27公尺,用以大观小法全景的概括了黄山雄姿,把黄山的峰群、云海、松涛表达得淋漓尽至,可为尽其所能地通过笔墨画出了黄山的骨、气、神、韵。在历来画黄山之作中,可谓出一头地。

  黄山在众多名山中,以清秀奇峻著称,加之云海松涛冠绝宇内,以致黄山之美脍灸人口,“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评价之高。当然以中国地域之辽阔,各地名山难以尽数,还有更多奇境有待发现宣扬,但黄山地理位置优越,以其独特的体貌、情态和神韵风姿,卓然立于五岳名山间,盛名不虚。古人评山有肌骨匀停之说,大意是以石为骨植被喻肌,如西岳华山,以峻骨胜而惜于植被稀少,东南山川大多丰肌少骨是为不足。而黄山则婷婷玉立恰如今流行所称“骨感美人”极富风韵,黄山之美美在劲姿挺拔、清雅绝伦,美在松涛云海四时不绝。更可贵的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多少诗人画家留下千古绝唱。石涛、梅清都是画黄山高手,尤其是梅清笔下黄山清雅秀绝,带有夸张意味的山峰造型意境令人难忘,历来画黄山者不绝于途,佳作迭出。然而黄山之美仍然激动着后来的画家们的创作灵感,因为任何一位心有灵犀的画家都会有自己目中和心中的黄山,从而就会产生他手下的黄山。像董希源这样以巨大空间描绘黄山的风神秀骨和环宇苍茫的云海波涛,又几乎是前人很少做的。绘制这一件大画对一个画家来说就是一件工程,绝对不是靠心血来潮一挥而就能完成的。相反,它是在反复的写生体验的深刻感知和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在汇聚了强烈的创作激情之际还要依托着相当的沉静的理性精神,运用娴熟扎实的造型和笔墨功力创造完成的,还要指出的是画家付出的还有巨大的体能和具备十足饱满过人的精力,使此巨幅山水具有了撼人心魄的力量。

  《黄山图》以群峰、云海为主题在交响乐章般的画卷中,反复出现反复融合分离,或开或合或聚或散,以山峰的静和云气的动,把画幅经营得有声有色。山峰的处置有浓有淡,浓处则数峰攥聚密不透风,淡处则峰峦洒落疏淡迷离,画面中部是主峰雄踞,而两侧则是峰岑拱绕,画家的意匠处理,近山浑厚深沉,远山则虚淡缥缈,群峰之间忽断忽连若断若连,而全由云涛加以连接,云雾而在此图中似虚却实,变化万千,极富表现性,确是一大成功,也可见画家观察之细腻,功力之扎实。

  《黄山图》长卷意境深远气象博大,技法娴熟笔墨稳妥,突出表现了艺术上的成熟。当代中国画界不断涌现如董希源这样资质优秀且勤学奋进的青年才俊,使我们对中国画的当下和未来更是充满信心。

  2004年1月

  于京华不孤斋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董希源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